第10508期  2016-07-20發刊

認識身心障礙者


教育部的特殊教育微電影「呼叫少年」,分為「學生篇」「教師篇」,學生篇從一個平凡高中女生的角度,探索聽障生的校園生活,讓學生更認識聽障生在日常會遇到的各種情況,教師篇則以一位具教育熱忱的老師,與有美術天分但不喜歡戴助聽器上學的聽障生互動為主軸,老師透過個別化教育計畫,發現學生的優勢,希望透過微電影的呈現,喚起對身障生的接納與關懷。

 

呼叫少年【教師篇】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佳芬最初懷著滿腔的理想與熱忱投身教育,只是隨著時間過去,日復一日不停重演的糾正學生、與怪獸家長周旋,也幾乎要將她的熱情消磨殆盡。最令她頭痛的,就是班上的聽障生葉子豪,上課時總是不戴助聽器,只專心沈浸於課本上的塗鴉,無論勸導幾次,子豪似乎都把她的話當作耳邊風。

教育究竟是什麼?應該怎麼做,有沒有正確解答?佳芬覺得,一切好像只能憑著直覺去摸索… ...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AM5XXphTo

 

 呼叫少年【學生篇】 

  升上高中的第一個學期,芷渝就感受到莫大的壓力:陌生的環境、沉重的課業、緊張的家庭關係,還有平凡無奇的自己—沒有特別擅長的科目、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事物,也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 …好吧,除了班上那個講話口音有點奇怪,上課時總是在畫畫的葉子豪,好像跟她一樣的孤獨。

芷渝渴望著一個特別的、不平凡的自己,直到有一天早上,她發現自己的世界失去了『聲音』… …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2bwca_mdnw

與聽覺障礙者相處之道 

  聽覺障礙者是指聽覺機能永久性缺損,聽力損失在二十五分貝以上者。也就是不戴助聽器便聽不到平常一對一的說話聲,亦即所謂的重聽者或失聰者。

  聽覺障礙者最顯著的生理特徵是在與人說話時,有明顯的溝通困難。他們的語言發展比同年齡的耳聰者遲緩,而且語音的發音不正確,尤其是聲母方面常有省略、替代、或缺鼻音的現象。語調缺乏高低、抑揚頓挫、單調沒有變化。聽別人說話時特別注意對方的臉部、口形、或表情,經常會比手劃腳,想用手勢或動作協助他表達意思。與人說話時頭部常向前傾或轉向說話者,努力想聽取別人說話的內容。上課中常常忽略老師或同學的呼喚,有時不能專心聽講,左顧右盼,期待別人提供訊息的線索。

  行為方面也較異於常人,如動作過度,大而粗魯,均因聽不到聲音,開門關門等太大聲也不知道吵到別人,惹人生氣而不自知,因此在團體中朋友較少,常常獨來獨往,猜疑心較重、自我中心、自私、固執、挫折容忍度低、不易接受忠告、不順從、亂發脾氣、社會關係較不成熟、容易衝動、較不自律自治,較缺乏獨立、創造性、快樂、安全感、學習動機,常有自卑、孤獨、寂寞、無助感等現象。以上這些特質雖是研究報告中常提到的,但仔細想想,正常人不也會有這些特質嗎?只是因為聽障者究竟人數較少,稍一不尋常,在正常人世界裡,給人感覺好像「很多」罷了。

《資料來源:http://disable.yam.org.tw/life/401

 

聽覺障礙者的特質

  • 聽障生主要依賴「視覺觀察」來學習。

  • 戴了助聽器之後,聽障生對噪音較敏感,無法容納太多雜音,環境嘈雜會影響他們聽取訊息。

  • 聽障生邊聽課邊記筆記較困難。 

  • 聽障生常常因為不好意思造成別人的麻煩而忽略了訊息的確認。
  • 聽障生無法融入團體討論時,常選擇保持沉默。
  • 聽障生聽不見自己的語言,所以雖然他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可能還是說得不夠清楚,宜以最大的耐心傾聽,並多鼓勵之。

溝通原則                       

  • 說話時力求語音清晰,保持一定的速度與音量,不必刻意誇大唇形。

  • 聽障生是依靠「聽」與「讀話」瞭解別人說話的內容,因此須正面相向,輔以適度的臉部表情和手勢。

  • 談話時,保持嘴巴淨空,不宜吃東西、咬筆桿,以及手托著腮幫。

  • 語句不宜太長,必要時以筆談輔助。

  • 聽障生和別人溝通時,有時會有聽錯內容,或答非所問之情形,因此請耐心聽他說話,重要訊息須重覆確認他是否接收到。

同學能做的事

  • 上課時,鄰座同學可隨時提醒他老師教到哪裡、或翻閱哪一頁、哪一張講義。

  • 利用讀唇聽課的聽障生幾乎不能邊看邊作筆記,最多只能摘記重點,需要同學借筆記給他。

  • 分組討論時,同組的同學有必要先和聽障生商量,研擬出可行的討方法。

  • 聽障生習慣以「視覺」接受訊息或觀察,對周圍事件的發生及判斷時常有誤差,如果同學能主動將事件的來龍去脈詳盡的解說,則有助於他正確了解「真相」。

  • 在一些場合,聽障生習慣保持沈默,這並不代表他不想參與聚會或班上活動,同學可依情況採取主動邀請。

  無可諱言的,目前聽障者的生活空間並不大,求學、求職的過程阻礙重重,是不是我們該調整一下自己的眼界和心態,來正視他們,唯有瞭解與寬容才是聽障者真正需求的空間。

《資料來源:http://disable1.yam.org.tw/understand/help/deaf01.htm


七月份反思心得分享

能源二 賴浚洋

  所謂「大病已成而後藥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如果口渴時才挖井,要打仗才打造兵刃,那就來不及了。治療精神疾病也是如此,應該在疾病輕微發作或症狀惡化之前就著手治療,才能夠有最佳的治療效果。

資訊工程學系 王建鈞

  很多時候我們在乎的事情,並不是真的重要,不要壓抑自己的感受,當然抒發情緒也不能影響到他人,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想成為別人的垃圾桶。我們常無法理解有些人怎麼遇到這些事情想不開,讓自己如此鬱悶,試想自己不也如此。

機械1A 何宗揚

  一般民眾對於精神疾病有許多的誤解與恐懼,認識精神疾病便成為首要課題。尤其大學生常面臨許多課業、生活、感情上的壓力,因此發揮朋友的力量來關心身邊的同儕,便成為你我最重要的任務。


 諮心放映室

人生偶爾需要配點爆米花~

 諮商中心為各位讀者嚴選兩部與身心障礙者相關的電影

陪伴大家度過暑假的美好時光呦!

 我就要你好好的

 劇情簡介:

    英國小鎮的女孩露易莎,一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年輕女孩,但時運不濟,需錢救急的她無法拒絕地接下一份需要細心與專業技巧的工作:照顧一名四肢癱瘓的病人-威廉·崔納。威廉年輕英俊,學養豐富又多金,卻因為這場車禍讓他一蹶不振,變得自暴自棄又憤世嫉俗;生性樂觀的露易莎決定讓他看見人生值得活下去的每一個美好面向,重新找到人生與心靈的歸屬,而這個改變是兩人始料未及的。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劇情簡介:

 海瑟和奧古斯都,兩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年輕人,卻雙雙被宣告罹患不治之症,對於人生各自懷著不同的心情並面對不同的課題。他們在癌症醫療中心相遇並墜入愛河,奇蹟般的愛療癒著他們的心,並帶領著他們踏上一段難以忘懷的人生旅程。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探討生命的喜悅、恐懼、悲傷與無常。海瑟與奧古斯都身處於這個或許不是那麼美好,又帶有一絲缺憾的世界裡,他們相知相惜,彷彿兩顆星星,彼此碰撞、然而又迸發出新的光芒。面對不可預知的生命歷程,這一場或許要以生命為代價換取的愛情,終將會為兩人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Feedback:

文章反思100字內,獲選三名贈送7-11商品券100元。

截稿日期:8月20日

獲選者名單將於8月中旬諮商中心網頁最新消息發佈,反思心得亦於9月份電子報刊登。文章反思表單

七月份得獎同學請在9/30號之前來諮商中心領取,逾期未領取者視同放棄


如果您不希望收到此電子報,請按此連結取消訂閱---取消訂閱
Copyright © 2015 國立中央大學 學務處諮商中心 版權所有  
校址:(32001)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電話:(03)422-7151#5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