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際關係![]() 你喜歡批評別人嗎?
其實,有時候我們討厭的正是自己。 文章資料來源:徐譽庭於 TEDxTaipei 2013演講影片、天下雜誌
「為甚麼你一眼就看出那些缺點?為甚麼你可以剖析那些缺點,剖析得頭頭是道?有沒有一個可能,因為太熟悉、似曾相似,其實我們都不經意的在討厭著,或者沒有意識的在討厭著我們自己的某一些部分,但我們不敢面對它、掩蓋它、逃避它、忽略它,但這些東西一點一滴的累積以後,其實我們漸漸的開始討厭的是我們自己。」─徐譽庭 以《我可能不會愛你》拿下金鐘獎最佳編劇的徐譽庭,在TEDxTaipeiWomen的演講當中,分享身為編劇的故事。編劇經常會就地取材,將身邊朋友們的特色寫進劇本裡,然而這些腳色特色也包含了朋友們的缺點。有一次,正當編劇擔心著朋友們發現自己將他們都寫到劇本中,而當她的朋友們開始討論起這齣戲劇時,她意外地發現,這些人批判的竟然不是其他人,而是劇本中的自己。 同樣的,有時候身為觀眾的我們,對於劇中角色的缺點感到不自在或反感的時候,或許就是因為這些缺點在我們身上似曾相識。也就是說,我們常常不經意討厭自己的某些部分,卻又逃避面對這些缺點。 文章資料來源:《陰影效應:找回真實完整的自我》
當我們發現自己老是注意別人的陰影,那是因為它們觸動到自己的某個陰影面向。我們通常認為,沒照鏡子,我們看不到自己—在某個層面上,這是真的。但事實上,當我們留心自己是怎麼在觀察別人,就能看見活生生的自己。我們天生就會將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地方,投射到別人身上。這並不是壞事。每個人一直都在這樣做。投射是一種本能的防衛機制;我們不承認自己身上那些討厭的特質,相反的,我們將它們投射在別人身上。我們把它們投射在自己的母親、朋友,甚至從未謀面的知名公眾人物身上。我們在他人身上所論斷或譴責的一切,這些都是我們否認或拒絕自己的部分。 我們不肯承認的黑暗,不斷在周遭人們的身上顯現出來。我們可能在自己的母親身上看見順從,在父親身上看見貪婪,或在政治家身上看見正直。投射聽起來就像這樣:「她這個人都只顧自己」,「他好妄自尊大」,「真是白癡,他這人真失敗」。投射解釋了為什麼五個兄弟姐妹在同一個家庭中長大,但每個人對父母的描述,都大不相同;對於父母的優缺點,也說法不一;所記住的父母特質,也各自不同。
除非我們將自己投射出去的部分全拿回來,否則不論我們拒絕接受什麼,都會在生活中不斷出現,要不是出現在自己的行為中,就是出現在親近的人身上。如果不處理陰影,它就會給我們的關係帶來負面影響。陰影會奪走周遭人們要帶給我們的禮物,因為我們會用論斷築起一道防衛牆,使我們盲目,無法真正看見他人的面目。陰影會使我們從整體的關係中分心,迫使我們的眼睛和注意力,轉向我們相信別人是錯的地方。
一旦我們能接納別人身上那些困擾我們的特質,就不會再因此心煩意亂。我們可能會注意到它們,但不會受影響。這些插座上頭都有蓋板,所以不再會通電。只有當我們欺騙自己、或憎恨自己的某個面向時,才會對別人的行為產生情緒反應。 哲學家兼心理學家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做出一種很棒的區分。他說,如果某人或某事是在「告知」(inform)我們,如果我們將所發生的事當成是訊息或有意思的東西來看待,我們很可能就不是在投射。倘若它影響(affect)我們,如果我們論斷、指責或深陷其中,我們就很可能會是自己投射的受害者。
中大的霧有多濃,我愛中大就有多深 英文系郭章瑞老師(103學年度傑出導師) 此次能第三次榮獲傑出導師獎,最需感謝我英文系的學生,尤其是歷年來陪我一起成長的導生。
學生是我的家人,我更把導生當作自己的小孩。我常與導生暢談。通常我將每年的導生(約15-20人)依他們意願及方便的時間分成4-5組,定時與他們小組聚談。我發現這是師生最佳的互動方式之一。我們每次都能暢所欲言,天南地北地聊個沒完,很多問題及困難便在這當中獲得解決或輔導;我也因此更認識與了解導生。
我也很感謝來研究室找我個別晤談的導生及同學,每個學生的晤談都代表對老師的絕對信任,我們晤談的範圍涵蓋:課業、生涯規劃、感情、家庭、精神,甚至性別認同議題。我很感謝同學都視我如父兄,掏心剖腹地與我分享喜怒哀樂並深談內心的問題、困難、苦悶、抑鬱、掙扎......等等,有的同學甚至談到痛哭流涕。我是男老師而英文系大部份是女同學;她們對異性老師能夠如此信賴,讓我感動萬分。我是已任教三十年的「老」老師,而他(她)是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是我們之間卻從沒代溝,相處、晤談亦能親如家人,這是我最感恩的地方。
我覺得當導師需要兩顆心。一是熱心,有沒有經驗沒關係,有熱心才會主動接觸導生、向同事請益、參加研習活動、細心揣摩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導師。 第二是愛心,愛心使人時時刻刻以學生為念,了解學生的需求、困難與困惑,將心比心地給予學生適切的輔導與協助。期許自己永保有這兩顆心,使導師工作能日精月進,越做越好。
我努力導師工作全出自對學生最誠摯的關懷,一開始就沒有得獎的念頭。今天有幸第三次榮獲傑出導師獎,這是輔導工作的最高肯定,也使我獲得免教師評鑑的榮譽。但我不會從此鬆懈,反而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地把輔導工作做到盡善盡美。昔日中大栽培我,今日我服務中大。如我同班同學講的:中大的霧有多濃,我愛中大就有多深。 八月份反思心得分享
賴浚洋 能源二
雖然你(聽障生)聽不見我的聲音,但是我可以努力"聽見"你的肢體語言和動作。 那怕只是一個眼神也能傳達彼此的心意,我們所缺乏的,只有一顆真誠想和對方溝通的心。
羅詩淇 機械 面對身心障礙者需要極度的用心,聽障者求學時,可能會因處處需要同儕協助而被同儕感到厭煩、厭惡、欺凌。因此身邊的師長們也要多加注意說話時儘量讓聽障者便於讀唇語,以免聽障者無法學習完整,也不用麻煩同學,造成反感。
林琦靜 電機 影片中特殊處理過聽障生所聽到的聲音,讓我對他們多了一些認識與了解。老師的耐心與全然相信,還有適時站出來的朋友,都是珍貴的真心。我也學習到要怎麼與他們溝通,減少他們徬徨無助時的孤獨感,希望自己能多多少少幫到他們。 Feedback:
文章反思100字內,獲選三名贈送7-11商品券100元。
截稿日期:9月20日 獲選者名單將於9月中旬諮商中心最新消息發佈,反思心得亦於10月
八月份得獎同學請在9/30號之前來諮商中心領取,逾期未領取者視同放棄
8/31、9/1 中大導師輔導案例座談 9/2 新進教師研習 9/5 電機所研究生座談 9/10 社團之夜、小松鼠擺攤宣傳 9/12 小松鼠志工召集說明會 9/19 管理學院系所導師召集人工作坊 9/21 資電學院系所導師召集人工作坊 9/26 理學院系所導師召集人工作坊、 輔導股長期初訓練報到 9/28 地科學院及太遙中心系所導師召集人工作坊 9/30 生醫學院系所導師召集人工作坊 10/3 工學院系所導師召集人工作坊 繼續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