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告別式
感情的告別式 - 在分手之際站穩
引言 : 蔡令真實習諮商心理師
當愛剛剛萌芽,戀人們的心中脹滿了期待和不安,
凡事都小心翼翼,細心呵護手中的這段關係;
當愛因為種種原因褪去,如果你急於離開,又不想傷害對方的心,
面對曾經愛過的他/她,你會說些什麼呢?
如果你是還不想離開的那位,此時此刻,又該如何理解這個噩耗?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提醒:「平常關係,需要用心;非常關係,需要用腦。」
在這個複雜的時刻,邀請你聽聽鄧醫師獨到的見解!
分手時該說實話嗎?為什麼分手時總會說出很瞎的話?
文章來源:鄧惠文《非常關係》
「男女分手時到底該不該實話實說?」這是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我的建議是:盡力誠意地解釋,但不要強求對方接受自己的說法和看法。應該要在實話與「對方聽得懂的話」之間折衷一下。因為在剛要分手時,自己往往還未釐清想法和感覺,所謂的實話,不過是當時急欲分手而選擇強調的角度,這是非常主觀的。說不定事過境遷後,連自己也不再認為如此了。既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宇宙真理,對方當然可能不認同。另外,就算自己百分之百確定分手的原因,如果不考慮對方的感覺而說出太傷人或太自私的實話,對方將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甚至會因為困惑或不甘心而繼續糾纏,或心生怨懟。
分手的核心原因可能微不足道,為什麼分手的時候容易說出很瞎的話呢?
情侶面臨分手時,雙方心裡都有一個難以被人瞭解的深層原因,那就是:「你違反了我很在意的原則」。 這種原則是一個人心中最重要、最堅持的東西,是所謂的「核心概念」。戀愛是為了讓自我更完整,如果一個情人一再地讓人失望,「核心概念」始終得不到滿足,那麼看待對方時,就像看著一個累積犯規的球員,最後只好對他提出分手。這種讓人失望到要開除情人的核心概念,在旁人眼中往往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有人告訴我:「我女朋友撒嬌的方式不對,所以我要跟她分手。」還有:「男友的手指頭形狀很醜,我想要被手指修長的男人撫摸。」這種理由能說嗎?說了人家會懂嗎?雖然有人是為了比較理性的核心概念而分手,像是「感情應該互信,我不要一個反覆劈腿的人」,不過,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分手!
分手的真正原因,難以溝通也不被接受
只要是違反彼此內在核心概念的事物,都可能導致分手。分手的真正原因,基本上就是無法溝通,而且不可能溝通的。請大家試想:如果分手的原因可以溝通無礙、可以被欣然接受的話,表示兩個人觀念還滿一致的,那其實也不一定需要跟這個人分手了,不是嗎?雙方既然已經無法溝通,何苦在最後堅持要達成「分手原因的共識」呢?我很少看到一個人可以精準表達自己要分手的原因,並且來能獲得對方的理解。如果有一個人能真正瞭解你為什麼不再喜歡他,而且還誠心接受,覺得自己的確應該被開除……我想這種知己真的很難找,乾脆考慮重新和他在一起吧?
所以,分手時不一定要說出像「我看到妳的臉就想吐」或「我已經愛上比你更好的人」這種殘酷的實話,但更不該說出像「算命先生說我會剋你」、「我是個爛人,配不上妳這樣的天使」這種不負責任的鬼話。分手需要說的是「人話」,平心靜氣、不做人身攻擊,但又十分堅定的話----「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已經不見了」、「彼此都盡力了,你也受苦了,但我確定沒辦法」。說出肯定自己但也尊重對方的話,分手後,仍然願意感謝對方。抱著這樣的心情,希望可以減少一些分手的恩怨!
• 那些年,我們分過的手
60 年代:
60 年代的人對待分手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分手就等同是離婚,
他們會先跟父母討論,經過家人同意後,再與對方深入的對談,讓傷害降到最低。
70 年代:
此時的人是以結婚為前提而交往,對交往付出相當多的心力。分手前會慎重做出決定,
並與對方當面提出,給予這段感情一個尊重與交代。甚至有時在分手中會尋覓一個挽回的轉機。
80 年代:
介於 70 與 90 之間,此年代分手色彩不失去 70 年代對於感情的尊重,他們會給分手一個完美的結局,但多了一點 90 年代的色彩是,他們未必會當面提出,也許只是一通電話或一封信。
90 年代:
90 年代的交往就只是為了交往,分手早已是預料中事情。分手已轉變成一個通知即能做到的,大家的生活方式改變為「懶」,懶得解決感情問題,也懶得討論分手。
現代:
從懶得討論演變成不會討論,現代人開始逃避問題,許多分手已沒有任何消息,
有時候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結束。封鎖 FB、封鎖 Line、一瞬間人就蒸發消失,
想要擁有幸福卻又不努力經營的愛情矛盾。
參考資料:https://goo.gl/fAV0tC / https://goo.gl/G4dTpU
• 三月反思心得得獎作品
企管三 陳思語
若是幸運的話,大學四年皆有可能抽中宿舍,再更幸運一點,或許連室友群都不曾改變。宿舍不再像是個短暫居留的旅店,而是一個由自己打造的小小舒適圈,對於宿舍有了歸屬感,回到宿舍感到特別自在,晾曬著的衣服、還亮著的桌燈、房內的歡笑聲,這些都是生活的痕跡,亦是生命中溫暖的回憶。
物理一 廖育資
對於學生來說,宿舍也許只是個吃飯、休息的地方,但是宿舍也可以是“學習生活”的一個處所。生活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互相體諒、互相尊重,對於共同的事物熱心參與。在宿舍學習,在宿舍成長,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法 ?
中文三 陳庭安
吳忻怡老師所言心有戚戚焉,宿舍不應該只是“住”的地方,不該只是休息睡覺之所,而是有感情的地方。如同家,若沒感情,便只是一幢屋子罷了。但也不能強求,有些人注定只是生命中的過客,有些人便是與自身性子相剋,哈利、妙麗與榮恩是幸運的,但未必人人如此。
• Feedback
文章反思 100 字內,獲選三名贈送 7-11 商品卡 100 元。
截稿日期: 4 月 21 日 (五)
獲選者名單將於 2017 年 5 月初諮商中心最新消息以及下一期電子報發佈。
欲投稿請點此 文章反思表單
三月份得獎同學請在 4 月 24 日 (一) 前來諮商中心領取,逾期未領取者視同放棄。
活動快報

|
*四月份
04/06 《控制 Gone Girl》
04/17 遇見我的完美主義工作坊
04/18 全校導師輔導知能講座~「從學權談校園法律~師生彼此間的紅線分寸拿捏」
04/22 生涯興趣探索工作坊
04/27 時間管理工作坊
|
*五月份
05/01 團體心理測驗 ─ 戈登人格剖析量表
05/06 愛情溝通工作坊
05/08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會 (一)
05/08 團體心理測驗 ─ 戈登人格剖析量表解測
05/15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會 (二)
05/25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The Fault in Our Stars》
|
⋆歡迎同學到諮商中心索取「活動手札」
⋆歡迎有轉系規劃的同學於3/1~4/30運用「轉系諮詢預約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