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輔導中心電子報
「淺談身障者消失的性權」
「我常常做春夢。 更怪的是,在我大部份的夢中,我不是身障者。 從小到現在我一直被人觸摸。 我想我需要為了感受快樂而被觸摸,而不只是為了生活起居。」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患 Laetitia Rebord
編輯文章者:資源教室 林昱岑輔導員
性(Sexuality)是每個人人格的基本成份;性的完全滿足有賴於滿足人類其他的基本需求,如對接觸、親密、情感表達、愉悅、溫柔及愛戀的慾望。同時,性也是由個人和社會結構之間的互動所建構的;性的完整發展對個人、人際、社會的健全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1999年世界性學學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Sexology)而性權是普世人權,建立在所有人類的基本自由、尊嚴和平等之上。 (2000年9月2日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翻譯)。
台大醫院醫師呂立表示,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性器官,無論是性慾望還是性高潮,都是從大腦發出訊號,所以只要一個人沒有腦死,性慾就是無可否認的存在;縱使是下半身癱瘓、性器官失去知覺,也不代表沒有性慾或不能達致性高潮。
但「性」在東方社會本就是個禁忌,特殊教育體系將身心障礙者特別分隔教學的隔離式教育,讓大眾對身障者的想像與認識更是匱乏。身障者當中區分了許多不同的障別、成因和程度,但社會總是簡單的將所有身障者的身體視為「生病的身體」。為了照護方便,許多身障者一直到成年都還和父母親或照顧者睡在同一個房間,在失去隱私的空間裡,「性」變得更困難,不僅自身的慾望無法被想像,就連被慾望的可能也被剝奪。
對於身障者的性議題,美國在八十年代開始就有 Sex Surrogate(性輔導師),可以幫助身障者面對性的焦慮與問題。日本也有白手套等團體來服務重度身障者的性。荷蘭甚至有三十六個市政府為失能的人一個月支付三次性愛費用的社會福利。而台灣,於2013年時成立了「手天使」義工組織,主要服務視障及重度肢體障礙者以幫助自慰的方式,替身障者的慾望找到出口。
身障者在日常社交、情感教育等各層面都受到侷限,較難擁有正常的人際互動,情慾更是心理難言的追求,追求性愛的權利也時常被忽略。你是否能了解,身體的缺陷並不代表沒有性慾及沒有性反應。台灣的家庭、文化風俗時常習慣以禁忌或是迴避的方式討論性議題,使得身障者無從有機會一窺性的世界,更別談性慾望的滿足了,於是,身障者的性權,消失了。
在身障者的性議題上,我們討論的不單純只是「性」和「慾望」,而是一個「權利」以及一個「機會」。期許我們能夠在面對這個議題時,不僅僅只是以「啊,這個不好,不可以講,不可以去想」如此迴避的態度回應,而是以著更正向的觀點和態度去看待及面對,還給身障者他們消失已久的性權。
資料來源:
1. http://intermargins.net/repression/theory/t7.htm
2. https://www.twreporter.org/a/disability-and-sexuality
3.手天使部落格http://www.handangel.org/
4. (葉詩妮 郭嫚容 洪郁雯 王達, 不聽、不看、不說——身障者被消失的性權)
諮潤你我他(點圖聽歌):
郭惠瑜/她們不配當媽媽?──被遺忘的身心障礙女性家庭照顧者
陳昭如/當他們站在法庭上──如何看待智障者性侵案?
【殘障性權 不能說的秘密】小易:性義工的第一次
「有沒有口天使?」手天使讓我們看見正常人的無知與傲慢
七月反思心得得獎作品
光電三 王靖庭
我們常常將"精神病"與"神經病"畫上等號,認為得了精神病的人腦袋一定怪怪的,然而文章一開始用了一個小故事,讓大家知道精神病患並不是如我們一般所認知的那樣。這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卻清楚告訴我們要如何去幫助、治療精神病患,希望可以藉此讓更多社會大眾了解這種病徵,並友善得面對病患。
地科四 陳伯源
我想精神疾病患者最害怕的是不被正常人所瞭解,以及他們的風涼話,雖然我不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但多少有些不正常,或許有輕微的強迫症。
國中時與某位同學相處的不順(這是起點),加上遭遇的種種不順,我開始習慣性地責怪自己,對各種巧合和事情過度解讀為我的錯,並因此輕微地傷害自己。
從那時開始了與我自己的對話,並且覺得自己不再正常,不過後來很幸運地獲得了一名願意傾聽的朋友(高中時認識,曾經因為自己循環的負面想法而關係決裂,大學時恢復友好),對我的幫助很大。另外,有興趣的事對我也幫助很大,能夠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我想對於精神疾病患者來說,有興趣的事一定也會很有幫助的!
現在的我雖然不完全正常,但有目標,也有感興趣的事,持續地在讓自己變好,持續努力讓自己不被強迫症(無法有正回饋,循環性的思考)所擾~
光電碩一 蔡志遠
聽到精神疾病會讓我想起與我重考指考的朋友,他主動認識我與我聊許多大學的情形,升學、未來自己的目標與挑戰,我覺得他知道很多,這樣的描述也是那時堅固我重新挑戰指考的信心,不過一段時間,我覺得他想法很多、話很多,但事情是要花時間真的付諸行動才有可能實現,旁敲側擊知道他有輕微躁鬱症,那時不是很認識身心症,但我鼓起勇氣告訴他:「真的很努力才可能達到夢想」也認為可能需要轉移注意力,我開始改變相處方式,我們約定一起努力,一起討論數理問題,一起在圖書館念書和偶而週末的運動,這樣一年努力,最後我們也有不錯的成績,我想真心的陪伴可以改變一個人,多付出多關心,可以改變許多事情。
哲研碩三 周昱辰
固然有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但要明確區分是否有精神疾病,似乎還具有蠻大保留空間。例如:未達標準者可能需要治療;達標準者可能比我們普遍認知的正常人還要正常。這讓我了解到,患有精神疾病不等具有反社會行為。
Feedback 8月好康報您諮(想聽音樂可點右側的圖喔)
文章(主題、諮潤你我他、活動抱報)反思 100 字內,獲選3名贈送 7-11 商品卡 100 元。
截稿日期:8月 27日 (一)
獲選者名單將於 2018 年 9月份電子報發佈。
欲投稿請點此 文章反思表單
七月份得獎同學請在 9 月 21 日 (五) 前來諮商中心領取,逾期未領取者視同放棄。
活動抱報
全校&諮商中心活動(點圖聽歌)
化解心煩的家園協奏曲
神腦原鄉踏查記錄片競賽
暑假休閒飛行營隊
文化傳承探索營
超人特攻隊2
桃園區活動
6/9~9/8 永安漁港繽紛嘉年華
6/20~9/3 FUN玩酷暑
6/25~8/29 攜心職場,停!看!聽
7/22~8/12 2018桃園國樂節
8/25~8/26 精彩人生.樂活精神青年營
父親節特刊(請點圖) 資訊來自youtube 祝 全天下的父親和母親
身體健康、青春永駐
如果您不希望收到此電子報,請按此連結 取消訂閱 
Copyright © 2018 國立中央大學 學務處諮商中心 版權所有
校址:(32001) 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電話:(03) 422-7151#57263